從小弟開始喜歡上電影這玩意兒之後,就一直很好奇,拍一支電影究竟要花掉多少錢。

而這個疑問,小弟在前幾天得到了一點初步的認識。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觀眾們在電影院裡頭看到的電影都是用影片膠捲來拍攝的,影片膠捲是什麽咧?其實基本上,他和大家平常拍照用的底片是同樣的東西,只不過照相機捕捉的是瞬間的永恆,影片膠捲卻是紀錄下動態的永恆。

而這到底要花多少錢呢?

通常大家去買拍照用的膠捲,最常見的是感光度100的底片,一捲裡頭差不多有36張底片,然而這在電影中,差不多是一秒多一點點的用量。

幾天前,小弟工作的單位參予了一支用35MM拍出來的CF(這邊要做點名辭解釋,35MM的意思是影片膠捲的寬度,寬度越大,畫質越清晰,一般電影用的底片大多都是35MM,而如果大家有聽過"純16影展"這玩意兒的話,顧名思義,意思就是用16MM拍出來的電影),燈光組與攝影組的器材與人員費用都要錢(價錢方面小弟由於沒有經手並不清楚,但是器材肯定都是數千元起跳,而人員的費用是以班次計費,也都是數千起跳);而當天我們拍的是雨景,還叫了灑水車~當然也要花錢,另外戶外打燈還租了發電機,發電機會吃油~所以也花了油錢。再加上所有人員的伙食費,然而花費最貴的還是影片的費用,我們花了整天~只拍了十一分鐘長的量,光是底片費用就用掉了三萬多元。

在後製方面,由於小弟的單位也負責剪輯,所以這方面的價錢比較模糊,小弟目前唯一清楚的,是今天把底片轉成了BETA-CAM(這是一種折衷的製作方法,由於影片的感光色澤相當漂亮,遠超過一般的電視台使用的BETA-CAM高畫質錄影帶,然而影片剪輯系統相當昂貴,因此業界一般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用影片拍攝,然後錄進BETA-CAM中做剪輯,這樣就能盡量保持影片的質感,以及較經濟的成本費用。許多的流行音樂MV或是電視廣告都是這樣拍出來的。),~ 順便動用了影片數位調色,一個小時計費一萬元,而我們所拍的影片沒有用到任何的電腦特效,所以這方面沒有計算到費用。

我們花了這麼些錢~到了最後剪出來的成品~只有30秒

所以~依此類推,一部90分鐘的劇情片究竟要花掉多少錢呢?

小弟在當時就有個相當的感概~在台灣拍電影的導演是真的沒辦法賺錢的,因為台灣的導演都是自己籌錢拍電影,鮮少出現製片公司可以幫忙規劃財務的情形,在國外~資金的事情會有製片負責,然而台灣電影一直到兩三年前,都還是屬於導演個人的手工業影片,因此若是這些導演的影片在觀眾眼中顯得單薄,根本就沒什麽好驚訝的,因為每個導演光是在這些成本上頭就已經焦頭爛額,想要在服裝或是音樂、場景設計等東西上下藝術的工夫,根本就是癡人說夢的天真想法。

所以現在回想起八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出現~小弟個人覺得和當時經濟起飛也有一定的關係,雖然當年新電影導演們並不是什麽有錢人,但由於當時台灣的經濟寬裕,所以那些導演籌錢拍電影可能比現在還要容易得多,因此個人風格強烈~商業色彩極低低的電影大半都是出現在80年代;然而這種製片方式畢竟不是正常的管道,世界的歷史證明了,藝術這種東西是要人類吃飽飯沒事幹才會開始做的事情,因此原始人吃飽飯沒事幹開始在洞穴裡頭的牆上塗鴉,古代的希臘與羅馬人吃飽飯沒事幹才會開始搞那些雕刻、戲劇和哲學,就連那些偉大的古典音樂家們、畫家、文學家也大多都是在歐洲的貴族或是有錢人供養下才能活著搞藝術。藝術這種東西都是在大家吃撐了有閑錢的時候才有辦法生存的,(在此並不是要刻意貶低藝術,而是有一個鐵的事實,有時候藝術必須想辦法和麵包共同存在,而這種東西,就叫做大眾文化)因此到了90年代,台灣的經濟情況開始出問題,台灣的電影界才會有這麼可怕的尷尬狀態,再加上台灣的新導演大部分都是文人出身,他們有時候可能並不熱衷賺錢(事實上,他們可能也沒有足夠的賺錢實力),甚至不熱衷於電影的藝術,只在乎他們的電影是否傳達出他們想說的事物,因此台灣的新電影有個相當有趣的特色-除了內容注重本土化以及"不怪力亂神"之外,這些導演們大半都可能不甚注重一些大眾電影的藝術-包括運鏡的技巧、快速剪輯、影片節奏、特技指導、化妝特效、電腦特效、模型特效或服裝以及電影音樂等等,幾乎全都不被重視,就像寫古詩的文人可能無法了解搖滾歌手的音樂一般,這些關懷鄉土文學的文人們並不能夠了解那些所謂滾滾紅塵中的藝術,偏偏台灣人的民族性就像是活生生短視近利,缺乏遠見的差不多先生,就連我們的政府都很少有什麽百年大計了,更何況一般的世井小民?就連精神食糧的提升上,台灣的現象也似乎展現出詭異的情況,大批的人把錢丟到廟裡或是什麽奇績顯像館裡面,期望神明給他們精神上的安慰,好讓自己死後上天堂或是活著的時候中樂透彩,另一種層面的精神食糧~文化藝術卻是乏人問津,廟裡頭的香油錢和贊助交響樂團的經費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這種短視近利也展現在過去台灣的電影工業裡,在六、七0年代發展出來的台灣的電影工業並不健全,電影公司只顧著靠大量的明星與一成不變的故事題材榨取利益,而不願意花較多的錢培養硬體設備與技術人才,因此台灣的黃金時期電影幾乎都是較不花錢的愛情文藝片或是劇情電影,至於花錢的武俠電影,台灣也是在曇花一線之後,在香港生根發芽。

而目前的情況,台灣電影界的情況有點像是一個養分被全部用光的沙漠,只剩下幾根在全盛時期長出來的孤傲仙人掌留在那邊苟延殘喘,地上即使有一堆超想發芽的種子,卻只能在偶爾降下的幾滴與水中,迅速的發芽,努力的結顆果子,然後坐以待斃,許多的一片導演期待再拍電影,卻是困難重重。

因此製片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成功的製片必須懂得怎麼賺錢,懂得怎麼將藝術與賺取利益中間獲取平衡,有時候賺錢不是罪惡,而是確保下一次理想實現的跑道。

講了一大堆東拉西扯的屁話~其實現在的電影業不是沒有進展的,近年來的幾部台灣製的新電影,其實都已經具備了製片與導演分離的制度,90年代初期,台灣投資大陸電影如"活著"、"霸王別姬"的方式就已經帶有一點製片模式的雛形,1999年的臥虎藏龍是一個轉折點,除了外國資金介入之外,國外與國內聯合製片讓這部電影的拍攝制度嚴謹,不像之前的台灣電影那麼"手工"化(而且,其實導演李安也是個台灣導演中的異數,他的影片雖然也有著一貫東方式的沉靜,然而他的影片中,動態的運鏡與剪輯卻是同輩台灣導演中罕見的)

而科技的先進,以及數位技術的進步,都讓拍電影的基本成本降低,現在的台灣,雖然電影界仍舊是沙漠,但是我們也許可以把希望放在火熱的明星制度以及電視偶像劇蓬勃發展上,早在90年代初,台灣的新偶像電影就有跡可循,張雨生與王傑和當時眾多明星參予的"七匹狼"、小虎隊演出的"遊俠兒"都是當代的產物,然而當時的電影其實仍然無法讓商業與藝術做結合,在整體素質上不盡理想,2002年的"藍色大門"、"美麗時光"的還帶有一點80年代的清新純樸,、然而已經從中出現了討觀眾喜歡的的年輕偶像,同年份的"台北晚九朝五"由於有香港製片的介入,因此偶像的形象更是鮮明,到了2004年的"五月之戀"以及"17 歲的天空"、"20、30、40",更是有著強大的偶像包裝誕生的電影,台灣電影並不是全無進展,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艾方索柯朗 Alfonso Cuarón

製片:大衛海曼 David Heyman

編劇:史蒂芬克羅夫斯 Steven Kloves

演出: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魯柏葛林特 Rupert Grint

   艾瑪華特森 Emma Watson

   蓋瑞歐德曼 Gary Oldman

   麥克蓋博 Michael Gambon

音樂:約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

原著:J.K.羅琳 J.K. Rowling

 

評鑑星數:****

 

影評:

BY 半瓶醋

 經過兩次又臭又長的失敗經驗,【阿茲卡班】的導演這次換上了【你他媽的也是】的導演艾方索柯朗,一開始這可能會讓人覺得華納的這個決定是個冒險,然而艾方索柯朗讓觀眾明白,什麽才是真正好看的改編電影。

 在經過兩年霍格華茲的魔法師養成教育後,哈利波特已經成了一個十三歲的少年,一天,哈利在受不了他的麻瓜家人們的冷潮熱諷之下,違反了未成年魔法師的規定,把瑪姬姑姑變成依個大氣球,同時負氣離家出走,他立刻就被相關人士送到魔法部長康尼留斯.夫子的面前,怒氣沖沖的哈利原本以為自己會立刻被開除,然而夫子卻完全不在意他所違反的規定。只因為哈利波特正處於重大的危機當中,魔法監獄阿茲卡班最兇暴的犯人天狼星布萊克逃獄了,而這位逃犯的首要目標,就是哈利波特。

 對於哈利波特的忠實書迷而言,這個系列的小說作品在他們的心目中可能跟聖經一樣神聖,前兩部哈利波特的導演克里斯哥倫布也許就是抱持著這樣的心理,因此前兩年,眾位麻瓜觀眾們得以觀賞到畢恭畢敬,一字不露的呈現在銀光幕上的霍格華茲魔法學院,然而這一次艾方索科朗可是一點都不想這麼做,從一開頭不斷閃俐的魔杖,到結尾哈利定格在空中的畫面與宣言,都在宣告著:觀眾可以不用花太多腦筋,只要輕輕鬆鬆享受整部電影。

 雖然原著小說比起兩部前作的篇幅多了很多,然而到了導演艾方索科朗手中,哈利波特的第三部續集只剩下兩個小時多一點,可別覺得不滿足,這兩個小時裡頭,我們看到的哈利再也不是那個讓大家覺得遠在天邊的幸運男孩,大量的手持與運鏡畫面、不刻意的光線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場景,都讓這個過去看來夢幻華麗的城堡變得像是一個普通的寄宿中學(當然寄宿中學裡頭沒有玩頭的騎馬幽靈),學生們都脫下了制服,換上了休閒運動衫;小主角們也都開始進入青春期,哈利的暴躁易怒,榮恩的膽小,妙麗的精明,甚至是馬份的敵對意勢,都顯得更為貼近現實生活,艾方索科朗在其中注入了一股獨特的戲謔調皮,讓整部電影顯得生氣勃勃,飾演眾位老師(甚至擺在牆上的畫像)的資深演員們,在這部續集終於脫離扁平的看板形象,雖然他們出現的時間都不長,但是每位演員終於都能在短短的上場時間內盡情的發揮,成為有血有肉,討人喜歡的角色,哈利的朋友們也變得比以前更討人喜歡,我們看得到喬治與佛雷這對雙胞胎的形象更加鮮明,甚至連牆上的胖女士讓人記得的印象都比前兩集多得多;有趣的是在破釜酒吧裡頭的服務生竟然像極了穆瑙的【吸血鬼】裡那位經典的元組吸血鬼演員史瑞克,是個意外的驚喜。

 雖然【阿茲卡班】的宗旨就只是要觀眾們抱持著「絕對不懷好意」的惡作劇心情來觀賞這部電影,但是他還是多少探討到了一些家庭議題,讓艾方索科朗執導本片是個聰明的決定,畢竟他的前作【你他媽的也是】就是在描述青少年胡鬧的故事,對上【阿茲卡班】的青少年叛逆議題正好合適,哈利這個角色在續集中變得更加的憂鬱,他是一個失去家庭的少年,所以才會和榮恩與妙麗這兩位同樣在人群中孤獨的人成為好友(榮恩的角色性質與哈利幾乎是正反兩面,哈利渴望家庭,榮恩卻活在家庭的壓力底下,妙麗則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好學生,不過電影中對此的描述並不太多),也因此他與路平或是天狼星那些善良卻孤獨的角色們特別投緣,這些渴望家庭溫暖以及朋友關懷的描述,讓電影的深度恰到好處,不致於冗長囉唆。

 這部續集也不是全無缺點,大量刪去原書的劇情讓影片的後段進展變得有些草率粗糙;飾演天狼星的蓋瑞歐德曼出場時間雖短卻爆發力十足,然而這既是優點同時也是缺點,我們的小哈利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雖然已經慢慢學會演戲,然而在這些演技派的老手面前表演簡直就是要了他的命,因此片尾的感情戲雖然有漂亮的場景與優美的音樂,卻仍舊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所以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雖然外表俊俏,相信觀眾大部分都還是會轉頭去看看越來越漂亮的妙麗(艾瑪華特森)和喜感十足又妙語如珠的榮恩(魯柏葛林特)。這其實也算得上是個致命的缺點,旁邊角色的魅力幾乎都要把主角的戲全部搶光了,如果製作群執意要讓哈利波特在接下來的幾年繼續耍叛逆孤僻,又想讓他的朋友們繼續受歡迎的話,那可要小心下部片的名字要改成【榮恩衛思禮】或是【妙麗格蘭傑】了。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拍給非書迷看的哈利波特電影,書迷可能會報怨有很多書中的東西沒有解釋,然而話說回來,一部電影並不是把書中所有的東西一字不漏的說完就可以精采的;就讓小說歸小說,電影歸電影吧。

 

相關論壇:哈利波特三:阿茲卡班逃犯專屬討論區

英文官方網站:Azkaban.WarnerBros.com

中文官方網站:Harrypotter.tw.warnerbros.com

先行版預告片:

預告片:

國際版預告片1: 

國際版預告片2:特大

10分鐘製作特輯:下載

資料來源:TRUE電影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羅倫艾墨力奇 Roland Emmerich

編劇:羅倫艾墨力奇 Roland Emmerich

演員: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莎拉沃德 Sela Ward

   傑克賈倫柯 Jake Gyllenhaal

   伊恩霍姆 Ian Holm

音樂:霍蘭寇羅索 Harald Kloser

 

 

評鑑星數:****

 

 

影評:

BY 半瓶醋

 不知道是因為台灣人太久沒有看到災難片,缺乏大風大浪的滋潤,或是片名產生的誤解,讓大家以為明天以後這部電影就不再放映,【明天過後】的周末首映著實在台灣颳起了一股旋風,人潮沒命似的湧向電影院,似乎所有人都想看看大水淹沒美國會是個什麽樣的光景。

 一直以來,羅倫艾墨力奇的電影就以破壞美國為樂,在【ID4星際終結者】,他把白宮給炸了,在【酷斯拉】,他讓怪獸拆了帝國大廈,而這一次,他幾乎把整個美國都毀了。

 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觀察史前氣候研究,並在研究會議中提出了警告-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最快在一百年內,世界的氣候將有可能進入冰河期;不幸的是傑克的寓言提早來臨,世界各地不斷的發生天氣異常,洛杉磯出現龍捲風,日本下起人頭大小的冰雹,海平面的上升使得紐約遭到淹沒,傑克的兒子山姆(傑克葛倫霍)因此被困在已成為海洋的曼哈頓,傑克驚覺這些異變並展開研究預測後發現了更可怕的事實-新冰河時期已經來臨。

 雖然大自然的反撲在大銀幕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然而卻幾乎沒有一次是像【明天過後】這麼絕望的,過去的美國,即使遭受外星人襲擊,或是遭到隕石撞擊、怪獸攻擊,甚至是病毒攻擊,卻從來沒有一次不是抬頭挺胸、甚有骨氣的承受這些災難,但是在這一次,大批美國人竟然倉皇的逃到了第三世界的國家,甚至還低聲下氣的哀求他們才得以受到庇護;再加上劇情不斷有意或無意的影射當今的美國政府,以及片尾美國總統的宣言,為這部電影加入了美國主義些許的反省,使得【明天過後】成了一部很不大美國主義的美國災難片(不能說完全沒有,至少片尾大批等待救援的美國人還是在暗示著他們的強大潛力,必較之下,日本有冰雹打死人,蘇格蘭也有飛行員被凍死,但就是美國人還可以再度活下來)。

 姑且不論【明天過後】的劇情背後有多少確實的理論,來證明電影中的情節是否真有可能,但是導演羅倫艾墨力奇就是有這種本事,能讓觀眾們在踏出電影院時慶幸自己能夠呼吸熱空氣,能夠流汗,並且真的開始擔心有一天會有大水淹沒自己的家園。驚心動魄的特效與小人物遭遇的劇情鋪陳交互連接,使得電影的前半段之節奏緊湊有力,不顯冗長,為特效與劇情的結合做了一個相當棒的典範。

 然而到了影片的中段,也就是災難發生過後,整部電影的劇情張力就像是斷線風箏般一路下滑,不可收拾的沉悶無聊起來,羅倫艾墨力奇為【明天過後】塑造的角色與他過去的作品相較,實在是非常的「不英雄」,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會開戰鬥機的美國總統,也沒有勇闖怪獸巢穴的考古學家,只有一個企圖營救孩子的父親不顧危險的往已經凍結的紐約前進,然而觀眾卻不會為了友情的犧牲一掬同情之淚,由於前半段在人物情感的刻畫過淺,使得犧牲的描述看起來不像災難片而像是冒險片,丹尼斯奎德在影片中的作為自然也不足以成為【ID4星際終結者】中的傑夫高布倫或是【世界末日】裡頭的布魯斯威利;而且由於前半段的災難高潮實在太過精采,更使得後半段一群人在冰天雪地裡求生存的劇情顯得相當小兒科,更何況這場大自然的災難所造成的傷亡看起來是如此的少,如果連流浪漢所養的狗都能在災變中活下來,那冰河期的來臨似乎也沒那麼嚴重了?片尾潔白晶瑩的地球,彷彿在述說著自然的偉大,但是這樣的反高潮劇情,也因此讓人大失所望。

 為本片配樂的作曲家霍蘭寇羅索為本片做了一首深沉哀痛的主題曲,然而除此之外,這部電影的音樂並沒有太過搶眼的表現,他的表現不可避免的會被拿來和為羅倫艾墨力奇的前作【ID4星際終結者】作曲的大衛阿諾,可惜的是前人之作太過耀眼,使得霍蘭寇羅索尚算稱值的表現顯得無趣無味。

 整體而言,【明天過後】是一部有著相當企圖心的電影,導演羅倫艾墨力奇顯然不只想讓觀眾開開心心的看完影片走出電影院,而想灌輸他們環保的議題以及文明存續的醒思,然而影片意涵的嚴肅、嚴重的人道關懷(其表達的方式就是讓重要的角色一個都沒死),誇張的前半段特效與異常寫實的後半段,都讓這部片成了一部虎頭蛇尾的遺憾之作。

 

相關論壇:現代冰河期與古代木馬-明天過後影評與特洛依原聲帶評鑑

     如旋風般震撼,也如旋風般消逝∼明天過後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半瓶醋電影咖啡館網棧-明天過後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官方網站:TheDayAfterTomorrow.com

預告片: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導演:昆汀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

編劇:昆汀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

演出:鄔瑪舒曼 Uma Thurman

   劉玉玲 Lucy Liu

   千葉真一 Sonny Chiba

   麥可麥德森 Michael Madsen

   劉家輝 Chia Hui Liu

   黛瑞漢娜 Daryl Hannah

   大衛卡拉定 David Carradine

音樂:RZA

   勞勃羅里葛茲 Robert Rodriguez

   顏尼歐莫瑞克奈 Ennio Morricone

評鑑星數:***

 

影評:

BY 半瓶醋

 在【追殺比爾】第一集上映之時,個人就相當好奇,不知道會這部擺明了要惡搞的電影會在一向標榜「影以載道」的影評界激起怎樣的反應,搞不好會有某位道貌岸然的衛道之士,一方面對這部電影生猛血腥的外貌不以為然,但是由於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以出名的大導昆汀,因此擠盡腦汁的試圖要在裡頭尋找大道理,以免顯得自己輕看了這兩部充滿向日本武士片、中國武俠片與美國黑色電影與西部片致敬(亦或是訕笑?)的畫面,除了屠殺與昆汀式笑料之外,似乎感覺不到什麽高深含意的詭異電影。

 如果真有人真的這樣做的話,其實未免把昆丁想得複雜了,其實這位從小在錄影帶店裡頭看遍電影,藉以學得電影知識的頑童,只不過是在實現所有愛看類電影的影癡們都曾有過的大夢-把所有看過的影片類型,以自己的方式和語言重新詮釋罷了。

 因此我們可以看著烏瑪舒曼從第一集一路屠殺下來,完成了所有上述類型影片都會有的劇情公式與標準鏡頭;【追殺比爾vol.1】的劇情路線是一部日本武士電影的標準橋段,武士在慘遭迫害之後,求得名刀斬奸除惡,而瘋狂噴灑的血柱與一版一眼、非要將每一級階梯踏的咚咚作響才肯出手的可笑小嘍囉們,以及中途插入的動畫、穿著高中制服的美少女殺手(以及她那【咒怨】式的下場)和那些非要抖個兩下才死的僵硬演技,則都可以看出這位愛看日本電影的美國人對於日本電影的熱愛。

 而到了第二集,看完日本式的黑色幽默之後,昆丁開始惡搞中國武俠電影,觀眾非但能夠看到不斷捋鬚狂笑的武林高人、學武的弟子在師父非人般的虐待下成長,一堆中國片才會有的招式(包括功夫片中常用的近距離發勁、還有武俠片中一定會有的輕功與點穴)以及講究招式名諱的習慣(獨步武林的「五步穿心指」完全一字不漏的照翻成英文,這點昆丁做的還真是認真),傳統港片與國片最愛用的猛然拉近特寫(有時甚至因為拉的太快而失焦)在【追殺比爾vol.2】中氾濫成災;然而不只是外貌諧仿武俠電影,【追殺比爾vol.2】甚至連故事的主軸都深得武俠電影的精髓,烏瑪舒曼到了最後所面對的對手身兼了愛人與仇人的身分,即使她報仇最大的理由已經不復存在(女兒還活著),她也依舊對比爾存有舊情,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兩個人還是終究得決一死戰,這種錯綜複雜的恩怨以及情愫,都是只有中國武俠與兄弟情義電影才找得到的。

 而昆丁在這兩部東方味十足的電影中,再貫穿各式各樣的美式類型電影橋段,佐以他獨特的黑色幽默,更是令人忍俊,諸如現布萊恩狄帕瑪式的分割畫面、塞吉奧里昂尼式的遠距特寫、不時出現顏尼歐莫瑞克奈作曲的音樂、甚至還有仿自【魔女嘉莉】的橋段,連女主角的名字Beatrix Kiddo都是一般黑色電影常用的女性名字(搞笑的是在第一集為了延續所謂武士電影的傳統之一-隱姓埋名,從頭到尾女主角的名字都被消音了)

 事實上,和前一陣子惡搞王羽舊作的喜劇片【虎鶴雙形】、或是【機飛總動員】與【驚聲尖笑】系列相同,昆丁所導的這兩部【追殺比爾】,完全是道地的惡搞喜劇電影,然而昆丁在這兩部電影中表現了高超的敘事與黑色幽默,包含在影片中的喜感,若不是熟識日本武士電影、中國武俠與美式黑色電影、義大利西部片的影迷,要穾恐怕還頗不容易,【追殺比爾】系列就像是昆丁送給影癡的一份大禮,值得細細品味加以珍藏,如果要問這種故事簡單、涵義也單純的影片究竟為何值得觀賞,在此引述金庸先生在其作品集中的一段文字供各位參考:

 中國人的文藝觀,長期以來是「文以載道」,那和中世紀歐洲黑暗時代的文藝思想是一致的,只以「善」與「不善」的標準衡量文藝。《詩經》中的情歌,要牽強附會地解釋為諷刺君主或歌頌后妃。陶淵明的〈閒情賦〉,司馬光、歐陽修、晏殊的相思愛戀之詞,或者惋惜地評之為白璧之玷,或者好意地解釋為另有所指。他們不相信文藝所表現的是感情,認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是為政治或社會價值服務。

 面對【追殺比爾】這種次文化的絕地大反攻,我門是否還要堅持看的影片非得道貌岸然不可呢?

 

相關論壇:東洋風-追殺比爾、黃昏清兵衛與武士

     次文化的絕地大反攻-【追殺比爾】

     追殺比爾vol.1;vol.2討論區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看完【活人生吃】後的第二天,偶然經過以前修過的電影課教室,赫然發現在課堂的白板上,這部片竟然被列為推荐觀賞,且得到三顆星的評價,看來教導報長寫影評的這位恩師,對這部影片有不同的見解,而且白板上還引經據典的寫了三部羅米羅的經典殭屍片,可見他也不是隨便亂講的~這讓報長萬分的好奇,巴不得再回去上課,好聽聽老師有什麽獨到的見解,可惜的是,身為四年級應屆畢業生的半瓶醋,能夠上課的時日也無多了...。

 4月30日到5月2日的畢業成果展圓滿的結束了,在當天的最後一刻,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展場的時候,報長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空虛,忙了大半年的一件事情突然間結束了,整個生活也突然間沒了重心,看著和報長一起努力打拼的小組好友們一個個被男朋友接走(本班的男性只有四位),突然又感到一種孤家寡人的寂寞。

 所以,當天報長婉拒了組內冷豔女攝影師的邀約飯局,也沒有搭上266的公車節省時間與體力,反而選擇一個人踏著黃昏的陽光,一路從台北101走到捷運站去搭車,忍受著小腿的痠痛與汗流浹背的悶熱,與一群群來來往往相依相謂,興高采烈的路人們擦身而過。

 既然要寂寞,就要給他寂寞到最高點。

 這樣,才有美感。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查克史奈德 Zack Snyder

編劇:詹姆斯甘恩 James Gunn

演員:文雷姆斯 Ving Rhames

   傑克韋伯 Jake Weber

   莎拉波麗 Sarah Polley

   莫基菲佛 Mekhi Phifer

原著:喬治A 羅米羅 George A. Romero

音樂:泰勒貝茲 Tyler Bates

 

評鑑星數:**
 

 

影評:

BY 半瓶醋

 自90年代中期開始日漸式微的疆屍電影,到了廿一世紀初,拜電玩遊戲風潮所賜,又接連出現幾部新式的疆屍電影,諸如【惡靈古堡】、【死亡鬼屋】皆是標榜正宗電玩改編的疆屍片、英國與澳洲也分別拍出了【毀滅倒數】與【Undead】兩部疆屍電影;【活人生吃】則是舉著經典老片重拍的招牌堂堂上映,而這部電影具備了大多數B級恐怖片的特質-著重感官娛樂卻不相連貫的畫面劇情、以外貌吸引觀眾的無趣角色,以及讓人看過就忘的劇情內容。

 威斯康辛市郊突然爆發詭異的事件,大批的死人在大街小巷遊盪,見人就咬,被這些人咬死的傷患,過了不久隨也成了會動的疆屍,護士安娜克拉克(莎拉波莉飾)在逃亡的途中,遇上一小群倖存者,包括警官肯尼(文恩萊姆斯飾),電器銷售員麥可(傑克韋伯飾),街頭莽漢安德(麥基菲佛飾)和他已經懷孕的妻子,這群人逃到郊區一棟廢棄的大型購物中心避難。眼見疆屍的人數越來越多,倖存者們必須設法逃出生天。

 【活人生吃】的原作者-喬治.A 羅米羅1968年拍攝的【活死人之夜】,在殭屍電影恐怖電影中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此類型的電影,其敘述的意涵,接著重於人處於孤立無援之下所暴露出的人性;人類是一種群居生活的動物,當外力因素使得這個團體群龍無首之時,恐懼因此而生,原先的社會規範便成了子虛烏有,原先受到拘束的人類所潛藏的黑暗面藉此蔓延開來,人們不但恐懼外來的威脅,也無法再信任身邊的夥伴;在1990年,二度重拍重拍版本的【活死人之夜】中的片尾中,當了解殭屍們弱點的獵人們把殭屍吊起來射擊為樂時,導演們讓觀眾們不齒這些讓人類等級降低的狂徒們,藉此顯示人性的邪惡。

 然而【活人生吃】卻壓根沒有遺傳老祖宗在血腥背後隱藏的深意傳統,他只是純粹的為了血醒而血腥,為了快感而快感,即使充滿了許多諧仿著名恐怖片的橋段,卻都只得其型而未得神髓。

 影片開頭,主角群逃入購物中心之後,遇到了原先駐守的保安人員,保安人員奪占了一切的生存資源,與主角群發生了人際衝突,這原本是災難恐怖電影中時常出現的橋段,也通常是引發劇情張力的關鍵點,然而本片的導演顯然志不在此,雖然片中不乏討人厭的角色,但是每每都在沒有引起戲劇高潮之前就消彌於無形,總而言之這群角色幾乎從頭到尾都是同舟共濟的好伙伴──毫無任何高潮可言;另外片中也別具巧思了在受難的人群加入了孕婦以及父女等角色,由於殭屍的症狀會藉由啃咬而傳染,因此在被咬中之後,有一段時間患者是仍舊清醒的,因此若是親人因而受傷,生離死別的戲劇張力莫不引人動容,然而導演顯然也是志不在此,幾段親情衝突的橋段在演員的薄弱演技以及不關心的鏡位之下草草帶過,我們可以看到失去父親的女兒在過了幾個小時就笑嘻嘻的交起男朋友逗起狗來,(由此可看到現代人的薄情寡意),而孕婦傳染以致於產子的橋段,原本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部份,然而生下來的既沒有引起恐慌,也沒有引人憐憫,本片完全放棄了一個足以吸引觀眾的劇情高潮。

 原作最早想傳達的意念-「人性本惡」的部份已經蕩然無存,不但沒有任何的批判,還理所當然的把罪惡正當化,其目的只在於要讓觀眾看的開心,不用做太多道德性的反思,可惜的是好萊塢電影本身的保守,使得影片終究還是只敢在影片的外貌生猛血腥,其內涵卻依舊保守懦弱,問題是這部電影若要比血腥,難道還能比得過1991年彼得傑克森的低成本殭屍片【新空房禁地】?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既不想花頭腦思考深度意涵,也沒有惡搞挑戰傳統勇氣,甚至沒有什麽劇情高潮的三流電影,我們可以看到漂亮的美女、恣意噴灑的血漿,訕笑穿高根鞋胖子的畫面以及一些冷笑話,但是在這些東西背後,什麽也沒有。

 

屍兄講古-活人生吃 Dawn of the Dead

影評:

By 大屍兄

評鑑星數:***

 70年代的經典僵屍作品DAWN OF THE DEAD,在暌違25年之後重新搬上了大螢幕上。首先,對此次勇於將經典重新拍攝的導演Zack Snyder至上最高的謝意。因為他挑戰了多年來,所有人不敢嘗試的目標,因為舊作帶給後世的影響甚遠,所以至今仍未有一部僵屍片可凌駕舊作。

 當然,在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狀況下,我也舉足踏入戲院。然而在100分鐘後,我帶著嘆息踏出了戲院。也許沒有25年前的舊版出現,今天的新版【活人生吃】可能會是一個話題,因為它締造出恐怖電影的新佳績。緊湊的劇情和擬真的特效場景,「活人生吃」集聚了災難片應有的因素。倘若今天它沒有掛名DAWN OF THE DEAD,在商業電影的觀點下,無庸置疑的活人生吃絕對是一部可看性頗高的作品。

 翻拍作品往往噓聲大於掌聲,就翻拍觀點來看,正因為它掛名DAWN OF THE DEAD,實質上【活人生吃】無法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在舊作中,整體呈現出世界毀滅和人類末日的淡淡的哀愁感,在新版中卻變成了存活者的大雜燴。過多的登場人物,加上薄弱的人性描寫,【活人生吃】失去了舊版中完全將人類劣根性展露無疑的描述。進而替代的只是片段式且不消化不良的劇情表達。反觀舊版,徐徐走來的僵屍大軍,與世完全隔絕的大型賣場,主角們面對的敵人不是僵屍,而是浩劫後僅存的人類。也因如此,舊版帶給觀眾的不只是短暫的視覺上恐怖,而是打從心理深處感到恐懼,人類醜陋又自私的原始本性。

 再者,活人生吃的另一敗筆,莫過於高速奔馳的僵屍群。或許導演想透過高速奔馳的僵屍來增加臨場感。但也因如此完全破壞了,當時僵屍三部曲所定下的四大原則:
1.吃人肉
2.會感染
3.破壞腦部才會不動
4.行動緩慢
 在活人生吃當中,我們無法體驗到徐徐緩慢而來的恐怖,所見的只是像得狂犬病一般猙獰舞爪的怪物罷了。個人淺見也許這意味著新舊時代的替換,進而所帶來不同的文化差異吧。舊版隱喻反諷越戰後的美國狀況,新版則是提醒我們過渡依賴科技下來帶來的後果。

 在後僵屍電影的現在,【活人生吃】的出現,無疑激勵了許多人挑戰經典的鬥志。也給開啟了僵屍片的另一大門。但要突破一部經典,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假如今天【活人生吃】沒有掛名DAWN OF THE DEAD這個名號,今天也許在僵屍片影史中,本作品也許有機會留下回憶。但也因如此,才能更顯示出經典的偉大。

 

相關論壇:鬼月論鬼(上)

     【活人生吃】討論區

預告片:特大

資料來源:TURE電影網

英文官方網站:DawnoftheDeadmovie.net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話說在2004年的3月19日過,半瓶醋最在意的事情並不是阿扁肚子的那一槍,而使因為那個一點都不扁的肚子上的一道傷痕,半瓶醋卻必須要臨時打電話到電台去取消自己已經錄完的節目,原本當天的節目內容因應總統大選而找了一堆總統與恐怖份子搏鬥的電影來介紹,沒想到好死不死阿扁竟然真的中槍,畢竟半瓶醋膽小怕事,唯恐有某位熱血沸騰的計程車司機在聽到半瓶醋在空中嘻嘻哈哈的討論這些事會跑到電台砸場,於是只得眼睜睜的看著辛苦準備的節目付諸東流囉.....。

  因此追根究底,阿扁以後一定要穿防彈衣並且少出門,因為那一槍除了在自己充滿脂肪的肚子上抹破一層油皮之外,同時也讓一位青年含辛茹苦錄製的節目就此消滅。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艾瑞克布萊茲 Eric Bress
   麥基古柏 J. Mackye Gruber
編劇:艾瑞克布萊茲 Eric Bress
   麥基古柏 J. Mackye Gruber
演員:艾希頓庫奇 Ashton Kutcher
   艾咪史瑪特 Amy Smart
   威廉李史考特 William Lee Scott
   艾登韓森 Elden Henson
   伊森蘇普里 Ethan Suplee
音樂:麥克休拜 Michael Suby
 


評鑑星數:****

 

影評:

BY 半瓶醋

  如果有一天能回到過去改變某些事,那麼今天的自己是否會過得好些?相信沒有一個人不曾動過類似的念頭,再這樣人人關心的前提之下,【蝴蝶效應】有著得天獨厚的吸引力,足以讓觀眾能夠一步步的關心劇情而不可自拔。

  伊凡(艾希頓庫奇)的童年充滿了許多的不愉快,他的父親有精神問題、朋友有暴力傾向、與青梅竹馬的女友被迫分離,然而最令他受不了的,卻是遺傳性的的短期失憶症。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伊凡發現自己有辦法回到過去改變自己的未來,然而他的決定卻導致了悲劇不斷的發生。

  【蝴蝶效應】是一部近年來罕見的純正科幻電影(The Science Fiction Film),它符合了所有科幻電影應該具備的公式:主角因科技上的疏忽或神秘力量的破壞受折磨、科技產物的力量格局龐大,故事線敘述主角面對種威脅的過程,且其遭遇由於人性化而吸引觀眾等等。即使伊凡改變過去的「科技」不甚合邏輯,但是其科幻邏輯都圍繞在改變過去所造成的影響:任何最渺小的現象,都可能會改變現況。

  這個理論出現在電影中並不是第一次,早在1985年的【回到未來】就已經有類似的劇情出現,後來在1993年的【侏儸紀公園】中由傑夫高布倫所飾演的痞子數學家也曾用類似的理論預言侏儸紀公園的毀滅,只不過當年史蒂芬史匹柏志不在講解科學理論,使得整部電影徒具科幻之型而無科幻之神;在往後的幾年,幾部歐洲片如【蘿拉快跑】、【婚前性行為】也都曾應用過類似的題材,好萊塢也拍了一部【黑洞頻率】讓穿梭時空的無線電來改變歷史,這種故事題材即使並不新穎,卻仍舊是人類最大的欲望迷思之一;不過與幾部前輩電影大不相同的是,【蝴蝶效應】少了【回到未來】的戲謔搞笑,也沒有【蘿拉快跑】那樣充滿希望的光明劇情,伊凡在他的童年與不斷改變的人生中持續遊走,企圖得到最好的結局,然而牽一髮而動全身,每次改變的總以意外的悲劇結果,「改變過去」的能力宛如潘朵拉的盒子一般充滿魅力與危險,讓他痛苦不堪卻又不可自拔的不斷使用。

  本片的編導艾瑞克布萊茲與麥基古柏將劇情編寫的相當引人入勝,在劇本的優勢下,【蝴蝶效應】其實是一部很難被拍壞的電影,由選擇由艾希頓庫奇與艾咪史瑪特兩位俊男美女擔綱演出、其實市場行銷的考量可能還遠大過表演實力,令人囋賞的是艾瑞克布萊茲與麥基古柏兩人都還算是好萊塢的新人導演,卻沒有迷失在特效剪輯與大規模的場面,仍舊能專心的將電影的故事說好,使這部電影在近幾年一票特效十足、劇情卻營養不良的尷尬影片中宛如鶴立雞群般奪目顯眼。

  雖然整部電影依舊充滿了宗教式的救贖與道德式的反省,脫離不了好萊塢式的匠氣。但身為一部美國製的電影,【蝴蝶效應】罕見的慎密劇情與精彩的故事,在這幾年來頭腦簡單慣了的的美國商業電影中,他依舊還是一個不小的異數。

回應討論:電影咖啡館

預告片:

資料來源:TURE電影網

英文官方網站:ButterflyEffectmovie.com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輯名稱:遠離賭城 Leaving Las Vegas

作者名稱:麥可費吉斯 Mike Figgis、史汀 Sting

出版年份:1995年

發行公司:A&B Records

評鑑星數:****

   

推薦曲目:

 02. Angel Eyes
12. My One And Only Love
19. Its A Lonesome Old Town

樂評:

BY 半瓶醋

  看過【遠離賭城】的人應該能夠同意,這是一部相當寂寞的電影,尼可拉斯凱吉扮演的角色是如此的厭世,即使有佳人為伴,他仍舊決定要醉死在賭城中,而伊麗莎白蘇的角色更是悽涼,即使知道愛人註定一死,卻還是義無反顧的照顧他。不用說,這實在不是一部令人愉快的電影,想自殺的人去看了會更想自殺,唯一的反面教材就是告訴人們生命要好好珍惜才是,不過話又說回來,連這部電影的原著作者John Obrian都在電影開拍之前持槍自殺了,我們怎們又能期待這部電影能夠為咱們帶來歡笑呢?

  【遠離賭城】的電影版是由麥克費吉斯執導,由於麥克費吉斯在成為電影人之前在倫敦是玩音樂的,因此這位導演甚至包辦了配樂的挑選與製作,【遠離賭城】音樂用了他所擅長爵士與藍調風來營造出住在拉斯維加斯的孤寂感;他用了大量的薩克斯風以及爵士鼓的SOLO,甚至還用了模擬的電子人聲嘆息與蟲鳴來作為陪襯,效果相當的成功,在聽這張O.S.T的時候最好不要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然真可能會造成自殺案件的發生。

  這張配樂的另一個高明之處是找了史汀來唱電影中的插曲,史汀略顯滄桑的嗓音將幾首爵士老歌「Angel Eyes」、「My One And Only Love」、「Its A Lonesome Old Town - Sting」詮釋得很棒,把電影中的氣氛成功的推波助瀾,原聲帶的額外功能則是適合在下班開車回家途中看風景時,或是回到家中淺酌時放來聽,保證有加分的效果。由Don Heley演唱的14.Come Rain Or Come Shine本來也是一首爵士老歌,不過在這個版本裡頭,他以藍調搖滾的唱法來詮釋,聽起來少了幾分優雅,粗獷了許多。至於原聲帶尾端The Palladinos唱的25. I Wont Be Going South For A While則相當詭異的走輕快搖滾路線,感覺起來和整張CD的風格完全不搭。儘可以省略不聽。

  原聲帶中另外還收錄了伊麗莎白蘇與尼可拉斯凱吉的對話,凱吉甚至還在16.Ridiculous中唱了一分鐘的歌,當然聽得出來這並不是很認真的錄音,應該是在片場裡頭無聊唱的,不過收錄進去倒是滿有畫龍點睛之妙。

  整體而言,【遠離賭城】的電影原聲帶雖是可以從電影獨立出來的完整作品,然而音樂的寂寞風格,和雷庫德的【巴黎德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的聽友可能比較難以接受此類感情過甚的風格,所以除了史汀的歌曲之外,半瓶醋並不推薦沒看過電影的人聽這張O.S.T,但若是有看過【遠離賭城】並且深為所感的人,這張CD絕對是非買不可的選擇。

回應討論:電影咖啡館

資料來源:Amazon.com

專輯試聽:Leaving Las Vegas

曲目:
1. Intro Dialogue - Nicolas Cage/Elisabeth Shue
2. Angel Eyes - Sting
3. Are You Desirable?
4. Ben & Bill
5. Leaving Las Vegas
6. Seras Dark Side
7. Mara
8. Burlesque
9. On The Street
10. Bossa Vega
11. Ben Pawns His Rolex/Sera Talks To Her Shrink
12. My One And Only Love - Sting
13. Sera Invites Ben To Stay
14. Come Rain Or Come Shine - Don Heley
15. Ben And Sera - Theme
16. Ridiculous - Nicolas Cage
17. Biker Bar
18. Bens Hell
19. Its A Lonesome Old Town - Sting
20. Blues For Ben
21. Get Out
22. Reunited
23. Sera Talks To The Cab Driver
24. She Really Loved Him
25. I Wont Be Going South For A While - The Palladinos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看完【末代武士】的當天晚上,一時興起翻出了【銀翼殺手】導演版來看,看完之後不由得感慨,這兩部電影的時代背景與主題都是天差地遠,有些地方卻又有些好萊塢模式的雷同,很巧合的兩部片都試圖在片中加入東方味,男主角也同樣厭惡自己的工作與人生,同樣在本的敵方陣營找到生命的寄託,後者在導演去掉了男主角的自白之後,不但沒有讓影片變得不知所云,甚至讓影片更有味道,相較之下,前者的自白變得有點畫蛇添足(或是說那是導演用來解釋圓謊的花招?);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差距是,【銀翼殺手】藉著最後充滿疑問且開放式的結局讓觀眾回味,而【末代武士】則還是用了多年前【真愛一世情】的結尾橋段,還是那麼浪漫的無可救藥,【銀翼殺手】再半瓶醋心中是經典之作,而【末代武士】,就看看能不能經的起時代的考驗了。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