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雜記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話說有今天晚上,報長在晚間十點多的時候騎機車經過紅樹林捷運站的時候,有一點小小的感觸,當時街上沒有什麽人,黃色的街燈灑在街道上,報長轉頭看了看淡水河,大廈的光點在黑暗中閃俐著,一種寂寞的美感由然而伸。

 ,忽然間有點小衝動,想寫個新的劇本,描寫夜貓子的生活的故事。

 那種眾人皆睡~唯我獨醒的寂寞感。

 因為自己有時候也是這樣生活的。

 不過我個性子疏懶的人,所以~一切就看自己的三分鐘熱度能持續到幾時囉~

 再說唄~。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弟開始喜歡上電影這玩意兒之後,就一直很好奇,拍一支電影究竟要花掉多少錢。

而這個疑問,小弟在前幾天得到了一點初步的認識。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觀眾們在電影院裡頭看到的電影都是用影片膠捲來拍攝的,影片膠捲是什麽咧?其實基本上,他和大家平常拍照用的底片是同樣的東西,只不過照相機捕捉的是瞬間的永恆,影片膠捲卻是紀錄下動態的永恆。

而這到底要花多少錢呢?

通常大家去買拍照用的膠捲,最常見的是感光度100的底片,一捲裡頭差不多有36張底片,然而這在電影中,差不多是一秒多一點點的用量。

幾天前,小弟工作的單位參予了一支用35MM拍出來的CF(這邊要做點名辭解釋,35MM的意思是影片膠捲的寬度,寬度越大,畫質越清晰,一般電影用的底片大多都是35MM,而如果大家有聽過"純16影展"這玩意兒的話,顧名思義,意思就是用16MM拍出來的電影),燈光組與攝影組的器材與人員費用都要錢(價錢方面小弟由於沒有經手並不清楚,但是器材肯定都是數千元起跳,而人員的費用是以班次計費,也都是數千起跳);而當天我們拍的是雨景,還叫了灑水車~當然也要花錢,另外戶外打燈還租了發電機,發電機會吃油~所以也花了油錢。再加上所有人員的伙食費,然而花費最貴的還是影片的費用,我們花了整天~只拍了十一分鐘長的量,光是底片費用就用掉了三萬多元。

在後製方面,由於小弟的單位也負責剪輯,所以這方面的價錢比較模糊,小弟目前唯一清楚的,是今天把底片轉成了BETA-CAM(這是一種折衷的製作方法,由於影片的感光色澤相當漂亮,遠超過一般的電視台使用的BETA-CAM高畫質錄影帶,然而影片剪輯系統相當昂貴,因此業界一般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用影片拍攝,然後錄進BETA-CAM中做剪輯,這樣就能盡量保持影片的質感,以及較經濟的成本費用。許多的流行音樂MV或是電視廣告都是這樣拍出來的。),~ 順便動用了影片數位調色,一個小時計費一萬元,而我們所拍的影片沒有用到任何的電腦特效,所以這方面沒有計算到費用。

我們花了這麼些錢~到了最後剪出來的成品~只有30秒

所以~依此類推,一部90分鐘的劇情片究竟要花掉多少錢呢?

小弟在當時就有個相當的感概~在台灣拍電影的導演是真的沒辦法賺錢的,因為台灣的導演都是自己籌錢拍電影,鮮少出現製片公司可以幫忙規劃財務的情形,在國外~資金的事情會有製片負責,然而台灣電影一直到兩三年前,都還是屬於導演個人的手工業影片,因此若是這些導演的影片在觀眾眼中顯得單薄,根本就沒什麽好驚訝的,因為每個導演光是在這些成本上頭就已經焦頭爛額,想要在服裝或是音樂、場景設計等東西上下藝術的工夫,根本就是癡人說夢的天真想法。

所以現在回想起八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出現~小弟個人覺得和當時經濟起飛也有一定的關係,雖然當年新電影導演們並不是什麽有錢人,但由於當時台灣的經濟寬裕,所以那些導演籌錢拍電影可能比現在還要容易得多,因此個人風格強烈~商業色彩極低低的電影大半都是出現在80年代;然而這種製片方式畢竟不是正常的管道,世界的歷史證明了,藝術這種東西是要人類吃飽飯沒事幹才會開始做的事情,因此原始人吃飽飯沒事幹開始在洞穴裡頭的牆上塗鴉,古代的希臘與羅馬人吃飽飯沒事幹才會開始搞那些雕刻、戲劇和哲學,就連那些偉大的古典音樂家們、畫家、文學家也大多都是在歐洲的貴族或是有錢人供養下才能活著搞藝術。藝術這種東西都是在大家吃撐了有閑錢的時候才有辦法生存的,(在此並不是要刻意貶低藝術,而是有一個鐵的事實,有時候藝術必須想辦法和麵包共同存在,而這種東西,就叫做大眾文化)因此到了90年代,台灣的經濟情況開始出問題,台灣的電影界才會有這麼可怕的尷尬狀態,再加上台灣的新導演大部分都是文人出身,他們有時候可能並不熱衷賺錢(事實上,他們可能也沒有足夠的賺錢實力),甚至不熱衷於電影的藝術,只在乎他們的電影是否傳達出他們想說的事物,因此台灣的新電影有個相當有趣的特色-除了內容注重本土化以及"不怪力亂神"之外,這些導演們大半都可能不甚注重一些大眾電影的藝術-包括運鏡的技巧、快速剪輯、影片節奏、特技指導、化妝特效、電腦特效、模型特效或服裝以及電影音樂等等,幾乎全都不被重視,就像寫古詩的文人可能無法了解搖滾歌手的音樂一般,這些關懷鄉土文學的文人們並不能夠了解那些所謂滾滾紅塵中的藝術,偏偏台灣人的民族性就像是活生生短視近利,缺乏遠見的差不多先生,就連我們的政府都很少有什麽百年大計了,更何況一般的世井小民?就連精神食糧的提升上,台灣的現象也似乎展現出詭異的情況,大批的人把錢丟到廟裡或是什麽奇績顯像館裡面,期望神明給他們精神上的安慰,好讓自己死後上天堂或是活著的時候中樂透彩,另一種層面的精神食糧~文化藝術卻是乏人問津,廟裡頭的香油錢和贊助交響樂團的經費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這種短視近利也展現在過去台灣的電影工業裡,在六、七0年代發展出來的台灣的電影工業並不健全,電影公司只顧著靠大量的明星與一成不變的故事題材榨取利益,而不願意花較多的錢培養硬體設備與技術人才,因此台灣的黃金時期電影幾乎都是較不花錢的愛情文藝片或是劇情電影,至於花錢的武俠電影,台灣也是在曇花一線之後,在香港生根發芽。

而目前的情況,台灣電影界的情況有點像是一個養分被全部用光的沙漠,只剩下幾根在全盛時期長出來的孤傲仙人掌留在那邊苟延殘喘,地上即使有一堆超想發芽的種子,卻只能在偶爾降下的幾滴與水中,迅速的發芽,努力的結顆果子,然後坐以待斃,許多的一片導演期待再拍電影,卻是困難重重。

因此製片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成功的製片必須懂得怎麼賺錢,懂得怎麼將藝術與賺取利益中間獲取平衡,有時候賺錢不是罪惡,而是確保下一次理想實現的跑道。

講了一大堆東拉西扯的屁話~其實現在的電影業不是沒有進展的,近年來的幾部台灣製的新電影,其實都已經具備了製片與導演分離的制度,90年代初期,台灣投資大陸電影如"活著"、"霸王別姬"的方式就已經帶有一點製片模式的雛形,1999年的臥虎藏龍是一個轉折點,除了外國資金介入之外,國外與國內聯合製片讓這部電影的拍攝制度嚴謹,不像之前的台灣電影那麼"手工"化(而且,其實導演李安也是個台灣導演中的異數,他的影片雖然也有著一貫東方式的沉靜,然而他的影片中,動態的運鏡與剪輯卻是同輩台灣導演中罕見的)

而科技的先進,以及數位技術的進步,都讓拍電影的基本成本降低,現在的台灣,雖然電影界仍舊是沙漠,但是我們也許可以把希望放在火熱的明星制度以及電視偶像劇蓬勃發展上,早在90年代初,台灣的新偶像電影就有跡可循,張雨生與王傑和當時眾多明星參予的"七匹狼"、小虎隊演出的"遊俠兒"都是當代的產物,然而當時的電影其實仍然無法讓商業與藝術做結合,在整體素質上不盡理想,2002年的"藍色大門"、"美麗時光"的還帶有一點80年代的清新純樸,、然而已經從中出現了討觀眾喜歡的的年輕偶像,同年份的"台北晚九朝五"由於有香港製片的介入,因此偶像的形象更是鮮明,到了2004年的"五月之戀"以及"17 歲的天空"、"20、30、40",更是有著強大的偶像包裝誕生的電影,台灣電影並不是全無進展,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完【活人生吃】後的第二天,偶然經過以前修過的電影課教室,赫然發現在課堂的白板上,這部片竟然被列為推荐觀賞,且得到三顆星的評價,看來教導報長寫影評的這位恩師,對這部影片有不同的見解,而且白板上還引經據典的寫了三部羅米羅的經典殭屍片,可見他也不是隨便亂講的~這讓報長萬分的好奇,巴不得再回去上課,好聽聽老師有什麽獨到的見解,可惜的是,身為四年級應屆畢業生的半瓶醋,能夠上課的時日也無多了...。

 4月30日到5月2日的畢業成果展圓滿的結束了,在當天的最後一刻,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展場的時候,報長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空虛,忙了大半年的一件事情突然間結束了,整個生活也突然間沒了重心,看著和報長一起努力打拼的小組好友們一個個被男朋友接走(本班的男性只有四位),突然又感到一種孤家寡人的寂寞。

 所以,當天報長婉拒了組內冷豔女攝影師的邀約飯局,也沒有搭上266的公車節省時間與體力,反而選擇一個人踏著黃昏的陽光,一路從台北101走到捷運站去搭車,忍受著小腿的痠痛與汗流浹背的悶熱,與一群群來來往往相依相謂,興高采烈的路人們擦身而過。

 既然要寂寞,就要給他寂寞到最高點。

 這樣,才有美感。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在2004年的3月19日過,半瓶醋最在意的事情並不是阿扁肚子的那一槍,而使因為那個一點都不扁的肚子上的一道傷痕,半瓶醋卻必須要臨時打電話到電台去取消自己已經錄完的節目,原本當天的節目內容因應總統大選而找了一堆總統與恐怖份子搏鬥的電影來介紹,沒想到好死不死阿扁竟然真的中槍,畢竟半瓶醋膽小怕事,唯恐有某位熱血沸騰的計程車司機在聽到半瓶醋在空中嘻嘻哈哈的討論這些事會跑到電台砸場,於是只得眼睜睜的看著辛苦準備的節目付諸東流囉.....。

  因此追根究底,阿扁以後一定要穿防彈衣並且少出門,因為那一槍除了在自己充滿脂肪的肚子上抹破一層油皮之外,同時也讓一位青年含辛茹苦錄製的節目就此消滅。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完【末代武士】的當天晚上,一時興起翻出了【銀翼殺手】導演版來看,看完之後不由得感慨,這兩部電影的時代背景與主題都是天差地遠,有些地方卻又有些好萊塢模式的雷同,很巧合的兩部片都試圖在片中加入東方味,男主角也同樣厭惡自己的工作與人生,同樣在本的敵方陣營找到生命的寄託,後者在導演去掉了男主角的自白之後,不但沒有讓影片變得不知所云,甚至讓影片更有味道,相較之下,前者的自白變得有點畫蛇添足(或是說那是導演用來解釋圓謊的花招?);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差距是,【銀翼殺手】藉著最後充滿疑問且開放式的結局讓觀眾回味,而【末代武士】則還是用了多年前【真愛一世情】的結尾橋段,還是那麼浪漫的無可救藥,【銀翼殺手】再半瓶醋心中是經典之作,而【末代武士】,就看看能不能經的起時代的考驗了。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楔子
  11月23日,半瓶醋參加了在晶華酒店舉辦的的記者會,看到了蕭爾本人,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作曲家,小弟就斗膽問了幾個問題,沒想到~竟然因此讓記者會結束了,不過總算還是得到了一些答案,以下是訪談的內容。

訪談內容:

By半瓶醋

Q;對於將魔戒三部曲完成的工作感想?

A:把這樣的工作完成是一個苦樂參半的經驗,我們都很高興看到這部作品的完成,但這也都把我們累壞了。

Q;對於這次演奏會的想法?

A:我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能用我的音樂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因為這是個慈善的音樂會,而以音樂來說的話,這次演奏會算是我個人一個大膽的嚐試,讓我有機會在「魔戒三部曲」中長達十二小時的音樂中挑選且重新詮釋成兩個小時的六個樂章,在之前作曲的時候其實算是我較早期的想法,而到後來電影推出之後,我在後期又新產生了一些點子,這一次就讓我有機會在兩者之間做整合。

Q;在「王者在臨」上映之後,未來還會有關於魔戒音樂的計畫?

A:我想大概在2004、2005年的時候,我會將這次的作品整合發行,不過彼德還有一個計畫,他打算要將一些我之前幫這系列電影作曲,卻未收錄在影片當中的音樂整理發行成專輯,這些音樂的數量相當的大,若真的全部發行的話,大概會至少有七張CD的量。

Q;為何會走電影音樂這條路呢?

A:其實在當初我只是對錄音工程感到興趣,我認為那能讓我有機會發揮我自己的想法,到了後來,電影音樂就這樣成了我的職業了。

Q;請介紹一下這一次出現在「王者再臨」的主題曲「Into the West」

A:這首歌大概是今年四月的時候,我們在決定要找Annie Lennox來為「王者在臨」演唱主題曲,我和他在倫敦見面,當時我把我剛寫好的一首歌「use when the days」演奏給他聽,他隨即就答應為我們演唱主題曲了。而這首曲子並不會和前兩部電影一般在片尾播放,而是以插入曲的形式出現在影片中,這首歌主要的精神在描述凱欄崔爾對佛羅多的情感。

Q;早期你曾經做過相當陰暗風格的音樂,像是「變蠅人」與「裸體午餐」,這種風格的音樂是否有影響到「魔戒」的音樂?

A:我不否認在某種程度上「魔戒」的確有受到「變蠅人」的影響,但是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魔戒的音樂大抵上還是依據托爾金在書中寫的詩歌而作,音樂與影片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因為在我概念上而言,這系列的音樂還是屬於歌劇的形式。

Q;還會繼續創作像「變蠅人」風格般的音樂嗎?

A:「變蠅人」的音樂製作方式其實滿有意思,也許在往後我會利用創作「變蠅人」的原理作一齣歌劇形式的作品。

Q;你曾經為「沉默的羔羊」作曲,但是後面兩部作品是分別由漢斯季默與丹尼葉夫曼作曲的,對這兩位作曲家的作品有何想法?

A:我只幫過「沉默的羔羊」做過音樂,後面的兩部續集我有看過了,即使他們倆的音樂和我的風格不同,但是表達出來的意境都是很相近的,我也認為他們的音樂的藝術性也極高。

後記

  話說在當天小弟問話的時候有點驚慌,問了一大串問題,有可能是表達的不夠好,也有可能在翻譯上面沒有完全傳達我的問話,因此蕭爾先生簡單的的回答了我的問題,小弟是在整理翻譯的轉達之後把訪談記下來的,再加上這是個公開的記者會,有可能不接受太過這麼嚴肅的問題,不過這畢竟是小弟問大師問題的唯一機會,因此也就當作拼命三郎的問了,希望大家還能接受。

  不過很高興的要到了蕭爾先生的簽名,當天我把自己所有買過有關於蕭爾的CD全都帶去給他簽名了,希望他會發現台灣並不只有欣賞魔戒的人,還有長久以來一直支持的樂迷存在。

以下就是報長在一奮戰之後得到的三張簽名CD

點選可放大!

   

  在此可特別感謝提供消息與照片的知名影評人翁健偉先生,雖然小弟想請他幫報長與蕭爾先生合照時,該影評人以不願有偶像崇拜情結為由拒絕了,但是總是讓報長拿到了三份簽名,感謝感謝再感謝!

  另外,本次的專題將在12月5日於FM91.3台北勞工教育電台晚間12點至1點的城市愛情故事播出,歡迎收聽!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楔子
  2002年08月,半瓶醋身為一大傳系二年級的學生。為了自己的實習分數到國家電影資料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義工實習,到了2004年,半瓶醋在畢業前夕又為了分數開始寫拖了兩年的心得,雖然並無抄襲,卻還是引用了一些當年的自己的舊作,然而寫著寫著,卻又寫出了約800字的新鮮事來,看倌若不嫌棄就看看唄。

本文

  還記得第一天,所有的義工報到時,跟我們簡報的人是某組的組長(我一向對於記面孔和名字沒有天賦)當時他就問了咱們所有人一個問題,你們最喜歡看的一部電影是什麽?

  每個人都說了幾部電影,大部分都是時下流行的大眾好萊塢電影,只有一個文藝青年說他喜歡看費里尼,然後組長竟然丟了一句狠話:「那除了這位同學之外,你們都沒有看過真正的電影。」很顯然的,這位仁兄並不認同所謂的「大眾文化」,當然他的立場並不代表整個電影資料館的觀點,但是起碼我從這邊看到了一點電影資料館對於電影的態度。

  台灣的大眾觀影習慣其實並不「精實」。

  我的觀影年齡其實相當的短,自從1996年的【ID4星際終結者】開始,到現在也不過才五年多一點而已,而且看的電影還多半是好萊塢的熱門電影,尚屬於「通俗」的層次⋯不過,漸漸發現台灣的特殊文化;之前曾經從電視上看到,咱門台灣人是世界上觀影頻率最高的國家,一年平均每個人要看66部電影,同時也是外片上映最快的國家,幾乎可以說是同步上映,(這一點尤以好萊塢電影為最。)但是呢⋯若仔細的問起台灣人:有沒有看過某一部片子,可能會發生下列的情形:

A:最近有看電影嗎?

B:有啊,就是那一部妮可⋯什麼嫚演的鬼片嘛⋯。

A:那覺得這部片怎麼樣呢?

B:難看死了,到最後根本搞不清楚結局,亂演一通!

A:怎麼呢?你難道沒看懂嗎?

B:拜託,一開始我就忙著注意我女朋友,哪曉得後來片子太悶,她睡著了,我也累了,到最後結局根本莫名其妙,是不是母子都被殺掉啦?我怎麼覺得他們看起來好像死掉了?

A:⋯⋯。

  這是真實的案例,而且有類似情況的竟然佔了觀影人口的絕大多數!

  台灣雖然電影院林立,MTV也到處都是,可是台灣人似乎都不大專心看電影,絕大多數的時候,看電影和進MTV都只是社交行為(或是別有目的);看看MTV裡頭的房間吧,沒有座椅,只有幾個枕頭,如果是老一輩的人去的話,多半會引起怪異的眼光,要是只有一個人去,那更是是奇怪,相較之下一男一女的組合就佔了絕大多數⋯MTV的用途似乎並不是什麼單純看電影的地方耶⋯。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