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非現實生活的故事情節描述是科幻小說之源


本文引用來源
http://www.i-formosa.com/thread-1511-1-1.html


作者:鄭軍

第一章:開拓者們——科幻小說的萌芽時代

第一節:"科學怪人"出現之前

1818年,年僅二十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純粹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標誌著這個影響日重而又飽受誤解的文學品種正式誕 生。英國科幻作家奧爾迪斯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萬億年的狂歡》(1973年出版)中,最先把科幻文學的誕生追溯到雪萊夫人這部作品的出版。這一見解後來受 到了包括中國科幻文藝界在內的世界科幻文藝界的公認。1998年,北京經濟廣播電台、湖南經濟廣播電台和四川經濟廣播電台還以這個歷史事件為選題,組織了《慶祝科幻文學誕生一百八十週年》的三地聯播節目。

當然,沒有一個 現代文學品種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弗蘭肯斯坦》城那個用人體組織拼湊起來的醜陋巨人"降生"之前,世界各地早就出現過具有科幻風格的文學作品,其上 限甚至可以追溯千年之久。由於古人不可能有創作科幻小說的自覺性,因此,確定什麼樣的標準來尋找這些先驅作品是很重要的。首先,我們不能把古代流傳下來的 所有具備超現實情節的文學作品都視為科幻小說的前身。這種不加分析的作法非常懶惰,同時也是對人類思想史和科技史的無知。

在近代科學自十六世紀於歐洲誕生以前,古人們是用與今人完全不同的觀點看待世界的。比如,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雨神。當古代民族祈雨的時候,他們 是很認真地在"解決"旱災問題。古代中國人認為天是由地上的巨柱支撐,並且西北方向的柱子高於東南方向的柱子;古代西方人認為,大西洋中有一道裂縫,太陽 每天晚上都要落進去。這些觀點並不是"想像",而是古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解釋。

許多民族自己的英雄史詩,《聖經》是其中的代表作。這些經典的內容雖然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多屬不經,對於古人來說卻完全是"現實",而不是幻想。這些作品甚至談不上有多少想像力,因為它們更多的是初民對嚴酷生活環境的自發反映,而不是文學作者的自覺創造。

所以,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經常會在兩個相隔萬里,或者時間相差千年的古代民族中找到內容相似的創世傳說或英雄史詩。

因此,一部擁有非現實情節的古代作品,是來源於作者對當時傳說的忠實記錄,還是來源於他的獨立創作,這是考查一部古代作品是否夠得上科幻文學先驅的重 要標準。其次,能夠充當科幻文學先驅的那些古代作品,其中的超現實情節必須被作者賦予符合自然觀的解釋,也就是說,作品中離奇事件和非凡角色的出現不勞神 魔、法術等精神力量的大駕。比如但丁創作的《神曲》就不能被視為科幻小說的先驅。

再次,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科技知識來衡量古人心目中的虛構世界。比如,代達羅斯和依卡盧斯使用蠟粘合的羽翼飛上天空。這個傳說用今天的標準來看是"不科 學"的,但它卻反映了當時的古人憑借他們有限的知識積累展開的對科學技術的想像。古代作家們以太陽系為背景,虛構了許多非人生命。雖然今天的天文學家還沒 有從地球以外太陽系的其它地方找到哪怕微生物那麼原始的生命,但古代作家的這些想像並不比如今科幻文學對外星人的描寫更出格。與科幻界流行的觀點相比,前 兩個標準是趨嚴的,而後一個標準則更放鬆一些。用這些標準來衡量,我們可以從西方文學史中,找到科幻文學的點點蹤跡。

《一個真實的故事》,被許多西方科幻作家認為是西方科幻小說的最早萌芽,作者盧奇安生活在公元二世紀時古羅馬的敘利亞行省裡。這部作品其實是一部諷刺 作品,作者用誇張的筆法,諷刺包括《荷馬史詩》和古希臘戲劇在內的一些文學作品。拋開這種意圖不管,盧奇安在《一個真實的故事》裡虛構了大量非人的異族, 描寫他們與人類,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戰爭。這與今天許多科幻小說裡非人智慧生物的題材是相似的。盧奇安在創作時基本上沒有受束於當時的神話體系,而是另辟 奚徑,獨立創作。這種獨立創作的意圖,使得《一個真實的故事》比自發形成的古代神話更適合作科幻文學的遠祖。

到了十五世紀末,歐洲人開始大規模地遠洋探險。從征途中歸來的探險家們帶回了細節不清的記憶片斷,慢慢演變成關於遙遠地方的各種傳奇故事。於是,極具 幻想性的"偽旅行小說"開始風行起來。這類小說是作者虛構的關於未知世界的故事,可以說是今天科幻文藝中"外星文明"這類題材的先驅。只不過在當時,地球 本身就有足夠多的未知世界供作者們幻想。偽旅行小說中出現了《魯濱遜漂流記》、《地下世界之旅》(挪威作家霍爾伯格創作)、等代表作品。其中,法國哲學巨 匠伏爾泰的《米克羅梅加斯》已經寫到了太空漫遊。到了十五世紀,當近代科學逐漸形成後,自然而然地催生出更多的科幻文藝萌芽。德國著名天文學家刻卜勒就曾 寫過一部題為《夢》的小說,其中有對安眠藥、宇宙飛行的超重、極低溫以及真空狀態的細緻描繪。

英國諷刺作家斯威夫 特的《格列佛遊記》也是一部科幻色彩的作品。在這個分為四部分的遊記裡,前兩個部分,也就是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廣為流傳。但後面的"飛島"和"馬國"更 接近科幻小說。斯威夫特筆下的"勒皮它飛島"是一個直徑幾公里的島嶼,用一個巨大的磁石當作動力源和方向調整裝置,可以不間斷地在天空中飛行。對於生活在 十七世紀的作者來說,這是非常自然的科學幻想。在"馬國"的故事裡,馬族"海因"是智慧生物,而人類則是野獸。主人公格列佛流落到馬國,被混雜在"人獸" 中。他必須證明自己也擁有智慧。三百年後,法國作家彼埃爾﹒居爾的《猿猴世界》發展了這個題材,並成為當代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一。

西方科幻還有另一個源頭,就是烏托邦小說,也就是哲學家們自己虛構非常完整的異域世界。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1516),它 成了此類作品的代名詞。其它還有佛蘭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康帕內拉的《太陽城》等等一系列作品。在俄羅斯,1769年出現了馬莫諾夫創 作的《貴族哲學家,寓意》,這部被前蘇聯科幻藝術界視為本土科幻小說最早萌芽的作品也是一部烏托邦題材的作品。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作品在情節 和人物上使用筆墨極少,大段大段的篇幅都用來描寫虛構世界的整體面貌,介於哲學著作和文學作品之間。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完整地構造了一個虛擬的背景。這 也是後來科幻小說的主要特質:所有現實題材的小說都在相同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情節,而每一部科幻小說必須構造只屬於自己的特殊背景。

這類小說與偽旅行小說在形式 上有相似之處。但前者著意在表達作者的哲學和社會理念,而後者的主旨是探奇,在情節和人物是比前者豐富許多。除了構造完整世界的作品外,哲學家們還創作出 了其它一些超現實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它們中間也有科幻小說的前身。比如法國先哲伏爾泰創作了《微型巨人》,作品中,高達十二萬英尺的外星人來到地球, 逐漸與地球人溝通,並嘲笑地球人低下的智力。這些作品雖然重在比喻,但在創作手法上與今天的科幻文藝極為接近。

現代科幻小說的直接源頭,是產生於18世紀末英國的哥特式小說。這些小說以恐怖、暴力、神怪、魔法為主題,由於情節通常以一個哥特式古堡為背景而得 名。第一部哥特式小說是華爾浦爾創作的《奧特朗托堡》(1764),以後有《僧人》、《尤道弗的神秘事跡》等代表作。《呼嘯山莊》也有濃厚的哥特小說色 彩。哥特小說後來跨出國界,對霍桑、愛倫﹒坡等美國作家產生了影響,並間接影響到二十世紀的超現實主義文學運動。

在哥特小說所產生的眾多文學影響中,包括了科幻小說的誕生。有趣的是,與科幻文學重視未來的主流傾向恰恰相反,哥特小說表現的卻是歐洲人對中世紀社會"浪漫生活"的追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半瓶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